提到清朝的「靖南王」耿精忠,或許並沒有太多人了解,因為在大部分時候,他都是作為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吳三桂的同夥而被提及的。清朝初年,他們二人,再加上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共同組成了「三藩」,也就是三位割據南方的漢族藩王。
吳三桂、尚可喜以及耿精忠的父親耿仲明三位藩王,都是在清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過赫赫戰功,於是政權穩定後便被分封到南方,一方面表示對功臣的嘉獎,一方面,也可以抵禦頑抗的台灣鄭家或其它明朝殘餘勢力。那麼,身為王的耿精忠為什麼最後被康熙帝凌遲處死了呢?清朝建立之初,三位藩王在南方還算安分,吳三桂還曾將南明永曆帝抓捕誅殺。不過,到了康熙帝時期,消滅了鰲拜這個朝中的威脅後,年輕的愛新覺羅·玄燁便將矛頭對準了南方的這幾位藩王。隨著他們在南方站穩腳跟,其勢力愈發膨脹,能夠獨立行使的兵權也成為了對中央的極大威脅,於是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下旨撤藩。不願拱手交出領地和兵權的吳三桂很快殺死朝廷派來辦理撤藩事宜的官員,自封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發動了叛亂。第二年,耿精忠也在福建起兵,響應吳三桂,他殺害福建總督,以「復明」為名頭收買人心,招攬軍隊。此外,他還下令剪去辮子、穿回明代服裝以示與清朝的徹底決裂。
隨後,耿精忠又與不遠處的台灣鄭經合作,由耿精忠提供戰船,而鄭經則率兵攻打沿海地區,以壯聲勢。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廣東的尚可喜無力抵擋叛軍,其子尚之信軟禁尚可喜,以廣東兵馬響應叛軍,一時間,吳三桂、耿精忠、鄭經、尚之信四方勢力共同反清,聲勢浩大。面對這一棘手局面,康熙帝一面「削精忠爵,聲討」,一面仍不死心地「遣郎中周襄緒偕精忠護衛陳嘉猷齎敕招撫。」不過,已經鐵了心造反的耿精忠不予理睬,接連攻佔了浙江、安徽的許多地區,並將兵力擴充到了十萬餘人。不過,叛軍雖然看上去十分強大,但內部矛盾重重,幾大勢力之間存在著許多的嫌隙。光拿耿精忠、鄭經兩方來說,結盟之初,鄭經向耿精忠要求漳州、泉州,以便於他的部隊在大陸休整,但耿精忠一方則認為鄭經兵力弱小,拒絕了他的要求。不久,沿海的漳州、泉州、潮州等城市投靠鄭經,耿精忠悍然出兵想要奪回城池,但被鄭軍擊敗,後來二者雖然和好,但仍是常常發生衝突。康熙十五年(1676)的十月,清軍採用各個擊破的戰略,先是擊敗了耿精忠,逼其投降,而耿精忠投降後便請求戴罪立功,領兵殺向昔日的盟友。
最終,重新立下戰功的耿精忠被保留爵位,駐紮在潮州。不過不久,耿精忠就被部下告發投降後仍然暗中謀劃反叛之事,於是被清廷逮捕審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臣納蘭明珠上奏道:「精忠負恩謀反,罪浮於之信。」於是反覆無常、心懷異志的耿精忠便被康熙帝下詔凌遲處死。
戴罪立功的靖南王耿精忠,為什麼被康熙帝凌遲處死了呢?
提到清朝的「靖南王」耿精忠,或許並沒有太多人了解,因為在大部分時候,他都是作為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吳三桂的同夥而被提及的。清朝初年,他們二人,再加上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共同組成了「三藩」,也就是三位割據南方的漢族藩王。
吳三桂、尚可喜以及耿精忠的父親耿仲明三位藩王,都是在清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過赫赫戰功,於是政權穩定後便被分封到南方,一方面表示對功臣的嘉獎,一方面,也可以抵禦頑抗的台灣鄭家或其它明朝殘餘勢力。那麼,身為王的耿精忠為什麼最後被康熙帝凌遲處死了呢?
清朝建立之初,三位藩王在南方還算安分,吳三桂還曾將南明永曆帝抓捕誅殺。不過,到了康熙帝時期,消滅了鰲拜這個朝中的威脅後,年輕的愛新覺羅·玄燁便將矛頭對準了南方的這幾位藩王。隨著他們在南方站穩腳跟,其勢力愈發膨脹,能夠獨立行使的兵權也成為了對中央的極大威脅,於是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下旨撤藩。
不願拱手交出領地和兵權的吳三桂很快殺死朝廷派來辦理撤藩事宜的官員,自封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發動了叛亂。第二年,耿精忠也在福建起兵,響應吳三桂,他殺害福建總督,以「復明」為名頭收買人心,招攬軍隊。此外,他還下令剪去辮子、穿回明代服裝以示與清朝的徹底決裂。
隨後,耿精忠又與不遠處的台灣鄭經合作,由耿精忠提供戰船,而鄭經則率兵攻打沿海地區,以壯聲勢。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廣東的尚可喜無力抵擋叛軍,其子尚之信軟禁尚可喜,以廣東兵馬響應叛軍,一時間,吳三桂、耿精忠、鄭經、尚之信四方勢力共同反清,聲勢浩大。
面對這一棘手局面,康熙帝一面「削精忠爵,聲討」,一面仍不死心地「遣郎中周襄緒偕精忠護衛陳嘉猷齎敕招撫。」不過,已經鐵了心造反的耿精忠不予理睬,接連攻佔了浙江、安徽的許多地區,並將兵力擴充到了十萬餘人。
不過,叛軍雖然看上去十分強大,但內部矛盾重重,幾大勢力之間存在著許多的嫌隙。光拿耿精忠、鄭經兩方來說,結盟之初,鄭經向耿精忠要求漳州、泉州,以便於他的部隊在大陸休整,但耿精忠一方則認為鄭經兵力弱小,拒絕了他的要求。
不久,沿海的漳州、泉州、潮州等城市投靠鄭經,耿精忠悍然出兵想要奪回城池,但被鄭軍擊敗,後來二者雖然和好,但仍是常常發生衝突。康熙十五年(1676)的十月,清軍採用各個擊破的戰略,先是擊敗了耿精忠,逼其投降,而耿精忠投降後便請求戴罪立功,領兵殺向昔日的盟友。
最終,重新立下戰功的耿精忠被保留爵位,駐紮在潮州。不過不久,耿精忠就被部下告發投降後仍然暗中謀劃反叛之事,於是被清廷逮捕審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臣納蘭明珠上奏道:「精忠負恩謀反,罪浮於之信。」於是反覆無常、心懷異志的耿精忠便被康熙帝下詔凌遲處死。